史記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公元前 紀年 大事紀

  索隱謂誅伐封建

  相位

  索隱置立丞相太尉三公也

  將位

  索隱命將興師

  御史大夫位

  索隱亞相也

  206 高皇帝元年 春沛公為漢王之南鄭還定雍

  丞相蕭何守漢中

   御史大夫周苛守滎陽

  205 二 春定塞河南殷國伐項籍至彭城立太子還據滎陽

  守關中

  一

  太尉長安侯盧綰

  

  204 三 魏豹反使韓信別定魏伐趙楚圍我滎陽 三 二

  203 四 使韓信別定齊及燕太公自楚歸與楚界洪渠 四 三

  周苛守滎陽

  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索隱汾陰屬河東

  202 五 冬破楚垓下索隱垓音陔隄名在洨縣殺項籍王踐皇帝位定陶索隱在濟陰沇水之陽

  入都關中索隱咸陽也東函谷南嶢武西散關北蕭關在四關之中故曰關中用劉敬張良計都之也

  五

  罷太尉官

  四

  後九月綰為燕王

  

  201 六 尊太公為太上皇索隱名執嘉一名瑞劉仲為代王立大市更命咸陽曰長安

  索隱上盧綰已封長安侯者蓋當時別有長安君

  六

  封為酇侯索隱音嵯此在沛郡後代音贊在南陽也

  張蒼為計相索隱計相主天下書計及計吏

  

  200 七 長樂宮成自櫟陽徙長安伐匈奴匈奴圍我平城

  199 八 擊韓信反虜於趙城貫高作亂明年覺誅之匈奴攻代王代王棄國亡廢為郃陽侯索隱郃音合在馮翊劉仲封也

  198 九 未央宮成置酒前殿太上皇輦上坐帝奉玉卮上壽始常以臣不如仲力今臣功孰與仲多太上皇笑殿上稱萬歲徙齊田楚昭景于關中

  遷為相國

   御史大夫昌為趙丞相

  197 十 太上皇崩陳豨反代地 十 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索隱江邑食侯趙堯江邑漢志闕

  196 十一 誅淮陰彭越黥布反 十一 周勃為太尉攻代後官省

  195 十二 冬擊布還過沛上崩葬長陵 十二

  194 孝惠元年 趙隱王如意死始作長安城西北方除諸侯丞相為相 十三

  193 二 楚元王齊悼惠王來朝

  七月辛未何薨

  十四

  七月癸巳齊相平陽侯曹參為相國

  

  192 三 初作長安城蜀湔氐反索隱湔音煎氐音柢蜀郡縣名擊之

  191 四 三月甲子無所復作

  190 五 為高祖立廟於沛城成置歌兒一百二十人

  八月乙丑參卒

  四

  189 六 七月齊悼惠王薨立太倉西市

  十月己巳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

  堯抵罪 廣阿侯任敖為御史大夫集解徐廣曰漢書在高后元年

  188 七 上崩大臣用張辟彊計呂氏權重以呂台為呂王立少帝九月辛巳葬安陵

  187 高后元年 王孝惠諸子置孝悌力田

  十一月甲子徙平為右丞相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186 二 十二月呂王台薨子嘉代立為呂王行八銖錢

  平

  二

  食其

   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集解一本在六年

  索隱竹律反

  185 三 五

  三

  

  184 四 廢少帝更立常山王弘為帝

  四

  置太尉官

  一

  絳侯周勃為太尉

  

  183 五 八月淮陽王薨以其弟壺關侯武為淮陽王令戍卒歲更

  五

  二

  182 六 以呂產為呂王四月丁酉赦天下晝昏

  六

  三

  181 七 趙王幽死以呂祿為趙王梁王徙趙自殺

  七

  四

  180 八 七月高后崩九月誅諸呂後九月代王至踐皇帝位

  後九月食其免相

  十

  七月辛巳為帝太傅九月壬戌復為丞相

  八

  五

  隆慮侯灶集解徐廣曰姓周為將軍擊南越

  御史大夫蒼

  179 孝文元年 除收孥相坐律立太子賜民爵 十一

  十一月辛巳平徙為左丞相太尉絳侯周勃為右丞相

  六

  勃為相潁陰侯灌嬰為太尉

  

  178 二 除誹謗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梁王

  十月丞相平薨

  一

  十一月乙亥絳侯勃復為丞相

  一

  177 三 徙代王武 索隱景帝子後封梁為淮陽王上幸太原濟北王反匈奴大入上郡以地盡與太原太原更號代

  十一月壬子勃免相之國

  一

  十二月乙亥太尉潁陰侯灌嬰為丞相

  罷太尉官

  二

  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擊濟北昌侯盧卿共侯盧罷師甯侯𦮗深澤侯將夜集解徐廣曰𦮗姓魏將夜姓趙皆為將軍屬武祁侯賀將兵屯滎陽

  

  176 四 十二月己巳嬰卒

  正月甲午御史大夫北平侯張蒼為丞相

  安丘侯張說為將軍擊胡出代 關中侯申屠嘉為御史大夫

  175 五 除錢律民得鑄錢

  174 六 廢淮南王遷嚴道道死雍 索隱嚴道在蜀郡雍在扶風

  173 七 四月丙子初置南陵

  172 八 太僕汝陰侯滕公卒

  索隱汝陰侯夏侯嬰也為滕令故曰滕公

  五

  171 九 溫室鐘自鳴以芷陽鄕為霸陵

  索隱芷音止又音昌改反地理志有芷陽縣名霸陵者以霸水為名也

  六 御史大夫敬

  170 十 諸侯王皆至長安

  169 十一 上幸代地動

  168 十二 河決東郡金隄徙淮陽王為梁王

  167 十三 除肉刑及田租稅律戍卒令

  166 十四 匈奴大入蕭關發兵擊之及屯長安旁 十一 成侯董赤內史欒布昌侯盧卿隆慮侯灶甯侯𦮗皆為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皆擊匈奴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皆為將軍屯長安旁

  165 十五 黃龍見成紀上始郊見雍五帝 十二

  164 十六 上始郊見渭陽五帝 十三

  163 後元年 新垣平詐言方士誅之 十四

  162 二 匈奴和親地動

  八月戊辰蒼免相

  十五

  八月庚午御史大夫申屠嘉為丞相封故安侯

   御史大夫靑

  161 三 置谷口邑

  160 四 三

  159 五 上幸雍

  158 六 匈奴三萬人入上郡二萬人入雲中 五 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軍飛狐故楚相蘇意為將軍軍句注

  索隱並如字又音鉤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守周亞夫為將軍軍細柳宗正劉禮軍霸上祝茲侯徐厲軍棘門以備胡數月胡去亦罷

  

  157 七 六月己亥孝文皇帝崩丁未太子立民出臨三日葬霸陵 六 中尉亞夫為車騎將軍郎中令張武為復土將軍 索隱復音伏屬國捍索隱戶幹反亦作為徐廣曰姓徐一名厲卽祝茲侯為將屯將軍詹事戎奴為車騎將軍侍太后

  156 孝景元年 立孝文皇帝廟郡國為太宗廟

  置司徒官

  

  155 二 立皇子德為河閒王閼為臨江王餘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為長沙王四月中孝文太后崩

  嘉卒

  八

  開封侯陶靑為丞相

   御史大夫錯

  154 三 吳楚七國反發兵擊皆破之皇子端為膠西王勝為中山王

  置太尉官

  中尉條侯周亞夫

  索隱脩侯周亞夫脩音條渤海有脩市縣一作為太尉擊吳楚曲周侯酈寄為將軍擊趙竇嬰為大將軍屯滎陽欒布為將軍擊齊

  

  153 四 立太子 三 二

  太尉亞夫

  御史大夫蚡

  152 五 置陽陵邑

  丞相北平侯張蒼卒

  四 三

  151 六 徙廣川王彭祖為趙王 五 四 御史大夫陽陵侯岑邁

  150 七 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四月丁巳膠東王立為太子

  靑罷相

  六月乙巳太尉條侯亞夫為丞相

  罷太尉官

  五

  遷為丞相

  御史大夫舍

  149 中元年 二

  148 二 皇子越為廣川王寄為膠東王

  147 三 皇子乘為淸河王

  亞夫免相

  四

  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御史大夫綰

  146 四 臨江王徵自殺葬藍田燕數萬為銜士置冢上

  145 五 皇子舜為常山王

  144 六 梁孝王武薨分梁為五國王諸子子買為梁王明為濟川王彭離為濟東王定為山陽王不識為濟陰王

  143 後元年 五月地動七月乙巳日蝕

  舍免相

  五

  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建陵侯衞綰為丞相

   御史大夫不疑

  142 二 二 六月丁丑御史大夫岑邁卒

  141 三 正月甲子孝景皇帝崩二月丙子太子立

  140 孝武建元元年 索隱年之有號始自武帝自建元至後元凡十一號 綰免相

  魏其侯竇嬰為丞相

  置太尉

  武安侯田蚡為太尉 御史大夫抵集解漢表云牛抵

  139 二 置茂陵

  嬰免相

  二月乙未太常柏至侯許昌為丞相

  蚡免太尉

  罷太尉官

   御史大夫趙綰索隱代衞綰

  138 三 東甌王廣武侯望率其衆四萬餘人來降處廬江郡

  137 四 三 御史大夫靑翟 索隱姓莊

  136 五 行三分錢 集解徐廣曰漢書半兩四分曰兩

  135 六 正月閩越王反孝景太后崩 集解徐廣曰景帝母竇氏

  昌免相

  五

  六月癸巳武安侯田蚡為丞相

  靑翟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安國

  134 元光元年 二

  133 二 帝初之雍郊見五畤 三 夏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衞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篡單于馬邑不合誅恢

  132 三 五月丙子河決于瓠子

  131 四 十二月丁亥地動

  蚡卒

  五

  平棘侯薛澤為丞相

   御史大夫歐

  130 五 十月族灌夫家棄魏其侯市

  129 六 南夷始置郵亭 三 太中大夫衞靑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衞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鴈門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皆擊匈奴

  128 元朔元年 衞夫人立為皇后 四 車騎將軍靑出雁門擊匈奴衞尉韓安國為將屯將軍軍代明年屯漁陽卒

  127 二 五 春車騎將軍衞靑出雲中至高闕取河南地

  126 三 匈奴殺代太守友集解徐廣曰太守姓共名友 六 御史大夫弘

  125 四 匈奴入定襄上郡

  124 五 匈奴殺代都尉朱英

  澤免相

  八

  十一月乙丑御史大夫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春長平侯衞靑為大將軍擊右賢衞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屬靑左內史李沮索隱音子如反為強弩將軍太僕賀為車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大行息為將軍皆屬大將軍擊匈奴

  123 六 二 大將軍靑再出定襄擊胡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賀為左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敗降匈奴衞尉蘇建為右將軍身脫左內史沮為彊弩將軍皆屬靑

  122 元狩元年 十月中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皆自殺國除 三 御史大夫蔡

  121 二 匈奴入鴈門代郡江都王建反膠東王子慶立為六安王

  弘卒

  四

  御史大夫樂安侯李蔡為丞相

  冠軍侯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擊胡至祁連合騎侯敖為將軍出北地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為將軍出右北平 御史大夫湯

  120 三 匈奴入右北平定襄

  119 四 三 大將軍靑出定襄郎中令李廣為前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擊單于

  118 五 蔡坐侵園堧 索隱廟壖垣而戀反壖垣外垣短牆也自殺

  太子少傅武彊侯莊靑翟為丞相

  

  117 六 四月乙巳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

  116 元鼎元年 三

  115 二 靑翟有罪自殺

  太子太傅高陵侯趙周為丞相

  湯有罪自殺 御史大夫慶

  114 三 二

  113 四 立常山憲王子平為眞定王商為泗水王六月中河東汾陰得寶鼎

  112 五 三月中南越相嘉反殺其王及漢使者

  八月周坐酎金自殺

  四

  九月辛巳御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封牧丘侯

  衞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出桂陽主爵楊僕為樓船將軍出豫章皆破南越

  111 六 十二月東越反 二 故龍覦侯韓說為橫海將軍出會稽樓船將軍楊僕出豫章中尉王溫舒出會稽皆破東越 御史大夫式 索隱卜式也

  110 元封元年 三 御史大夫寬 索隱兒寬也

  109 二 四 秋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出遼東擊朝鮮

  108 三 五

  107 四 六

  106 五 七

  105 六 八

  104 太初元年 改曆以正月為歲首索隱始用夏正也

  103 二 正月戊寅慶卒

  三月丁卯太僕公孫賀為丞相封葛繹侯

  

  102 三 二 御史大夫延廣

  101 四 三

  100 天漢元年 四 御史大夫卿索隱王卿也

  99 二 五

  98 三 六 御史大夫周 索隱杜周也

  97 四 七 春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朔方至余吾水上游擊將軍韓說出五原因杅 索隱音于因杅地名將軍公孫敖皆擊匈奴

  96 太始元年 集解班固云司馬遷記事訖于天漢自此已後後人所續索隱裴駰以為自天漢已後後人所續卽褚先生所補也後史所記又無異呼故今不討論也

  95 二 九

  94 三 十 御史大夫勝之

  93 四 十一

  92 征和元年 冬賀坐為蠱死 十二

  91 二 七月壬午太子發兵殺游擊將軍說使者江充 三月丁巳涿郡太守劉屈氂為丞相封彭城侯 御史大夫成

  90 三 六月劉屈氂因蠱斬 二 春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朔方以兵降胡重合侯莽通出酒泉御史大夫商丘成出河西擊匈奴

  89 四 六月丁巳大鴻臚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

  88 後元元年 二

  87 二 三 二月己巳光祿大夫霍光為大將軍博陸侯都尉金日磾為車騎將軍秺侯太僕安陽侯上官舛為大將軍

  86 孝昭始元元年 四

  九月日磾卒

  

  85 二 五

  84 三 六

  83 四 七 三月癸酉衞尉王莽為左將軍騎都尉上官安為車騎將軍

  82 五 八

  81 六 九

  80 元鳳元年 十 九月庚午光祿勳張安世為右將軍 御史大夫訢

  79 二 十一

  78 三 十二 十二月庚寅中郎將范明友為度遼將軍擊烏丸

  77 四 三月甲戌千秋卒 三月乙丑御史大夫王訢為丞相封富春侯 御史大夫楊敞

  76 五 十二月庚戌訢卒

  75 六 十一月乙丑御史大夫楊敞為丞相封安平侯 九月庚寅衞尉平陵侯范明友為度遼將軍擊烏丸

  74 元平元年 敞卒 九月戊戌御史大夫蔡義為丞相封陽平侯 四月甲申光祿大夫龍覦侯韓曾為前將軍五月丁酉水衡都尉趙充國為後將軍右將軍張安世為車騎將軍 御史大夫昌水侯田廣明

  73 孝宣本始元年 二

  72 二 三 七月庚寅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龍覦侯韓曾為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為蒲類將軍度遼將軍平陵侯范明友為雲中太守富民侯田順為虎牙將軍皆擊匈奴

  71 三 三月戊子皇后崩

  六月乙丑義薨

  六月甲辰長信少府韋賢為丞相封扶陽侯

  田廣明田順擊胡還皆自殺充國奪將軍印

   御史大夫魏相

  70 四 十月乙卯立霍后

  69 地節元年 三

  68 二 四

  三月庚午將軍光卒

  二月丁卯侍中中郎將霍禹為右將軍

  67 三 立太子

  五月甲申賢老賜金百斤

  六月壬辰御史大夫魏相為丞相封高平侯 七月安世為大司馬衞將軍禹為大司馬 御史大夫邴吉

  66 四 二

  七月壬寅禹腰斬

  

  65 元康元年 三

  64 二 四

  63 三 五

  62 四 六

  八月丙寅安世卒

  

  61 神爵元年 上郊甘泉太畤汾陰后土 七 四月樂成侯許延壽為強弩將軍後將軍充國擊羌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韓曾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60 二 上郊雍五畤祋祤出寶璧玉器

  59 三 三月相卒 四月戊戌御史大夫邴吉為丞相封博陽侯 御史大夫望之

  58 四 二

  57 五鳳元年 三

  56 二 四

  五月己丑曾卒

  五月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御史大夫霸

  55 三 正月吉卒 三月壬申御史大夫黃霸為丞相封建成侯 御史大夫延年

  54 四 二

  53 甘露元年 三

  三月丁未延壽卒

  

  52 二 赦殊死賜高年及鰥寡孤獨帛女子牛酒 四 御史大夫定國

  51 三 三月己丑霸薨 七月丁巳御史大夫于定國為丞相封西平侯 太僕陳萬年為御史大夫

  50 四 二

  49 黃龍元年 三 樂陵侯史子長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

  48 孝元初元元年 四

  47 二 五

  46 三 六 十二月執金吾馮奉世為右將軍

  45 四 七

  44 五 八 二月丁巳平恩侯許嘉為左將軍 中少府貢禹為御史大夫十二月丁未長信少府薛廣德為御史大夫

  43 永光元年 十月戊寅定國免

  七月子長免就第

  九月衞尉平昌侯王接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二月廣德免

  七月太子太傅韋玄成為御史大夫

  42 二 三月壬戌朔日蝕 二月丁酉御史大夫韋玄成為丞相封扶陽侯丞相賢子 七月太常任千秋為奮武將軍擊西羌雲中太守韓次君為建威將軍擊羌後不行 二月丁酉右扶風鄭弘為御史大夫

  41 三 二 右將軍平恩侯許嘉為車騎將軍侍中光祿大夫樂昌侯王商為右將軍右將軍馮奉世為左將軍

  40 四 三

  39 五 四

  38 建昭元年 五

  37 二 六 弘免 光祿勳匡衡為御史大夫

  36 三 六月甲辰玄成薨 七月癸亥御史大夫匡衡為丞相封樂安侯 衞尉繁延壽為御史大夫

  35 四 二

  34 五 三

  33 竟寧元年 四 六月己未衞尉楊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

  延壽卒

  三月丙寅太子少傅張譚為御史大夫

  32 孝成建始元年 五

  31 二 六

  30 三 十二月丁丑衡免

  八月癸丑遣光祿勳詔嘉上印綬免賜金二百斤

  十月右將軍樂昌侯王商為光祿大夫右將軍執金吾弋陽侯任千秋為右將軍

  譚免

  廷尉尹忠為御史大夫

  29 四 三月甲申右將軍樂昌侯王商為右丞相 任千秋為左將軍長樂衞尉史丹為右將軍

  十月己亥尹忠自剌殺

  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

  28 河平元年 二

  27 二 三

  26 三 四 十月辛卯史丹為左將軍太僕平安侯王章為右將軍

  25 四 四月壬寅丞相商免 六月丙午諸吏散騎光祿大夫張禹為丞相

  24 陽朔元年 二

  23 二 三 張忠卒 六月太僕王音為御史大夫

  22 三 九月甲子御史大夫王音為車騎將軍 十月乙卯光祿勳于永為御史大夫

  21 四 七月乙丑右將軍光祿勳平安侯王章卒 閏月壬戌永卒

  20 鴻嘉元年 三月禹卒 四月庚辰薛宣為丞相



 索隱述贊高祖初起嘯命羣雄天下未定王我漢中三傑旣得六奇獻功章邯巳破蕭何築宮周勃厚重朱虛至忠陳平作相條侯總戎丙魏立志湯堯飾躬天漢之後表述非功